2017年12月28日,轨道10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对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客流量进行了有效分流。
2017年11月21日,新中梁山隧道开放通行,缓解了主城向西的交通压力。
轨道5号线园博中心站。
2017年12月31日,寸滩长江大桥、寸滩大桥南引道、内环凤中立交、高家花园复线桥正式通车。随着这四大路桥工程通车,市民驱车从南岸区黄桷湾立交经寸滩长江大桥去江北国际机场仅需10分钟左右,沙坪坝区与江北区的交通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重庆日报记者近日从市城乡建委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行动,随着一系列治堵措施相继推出,主城区主要道路早晚高峰小时平均车速同比上升3%,部分区域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
轻轨通达主城九区15个核心组团
去年11月,备受市民关注的新中梁山隧道开放通行。
去年12月18日,华岩隧道正式通车,不仅缓解了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的交通压力,对进一步完善主城区路网结构、改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也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修建“穿山越水”的桥隧工程外,“上天入地”的轻轨项目也为市民出行带来更便捷的体验。
去年12月28日,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北段及10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随着这两条线路通车,全市轨道交通建成1、2、3、5、6、10号线共264公里线路,通达主城九区15个核心组团,覆盖机场、火车站、客运枢纽和各大商圈等所有主要客流集散地,构建起城市交通主动脉。
去年主城区还打通断头路60个,实施堵点改造27个,主干道通行能力、次支路微循环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重庆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已达5057公里,“五横六纵一环四联络”快速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2018年主城区计划建设“2桥8隧”,包括黄桷沱长江大桥、黄桷坪长江大桥以及燕尾山隧道、陶家隧道、大学城复线隧道、铁山坪复线隧道、白市驿隧道、金凤隧道、渝黔复线连接道内环至绕城段、鹿角隧道。
智慧停车系统今年上半年上线运行
今年元旦,重庆首个生态停车场——九龙坡区彩云湖生态停车场,免费对外开放。该停车场在与周边景色完美融合的同时,还提供了上百个停车位。
除了推进商圈、公园、住宅小区的公共停车场建设,重庆还努力打造“P+R”换乘停车场,为市民利用公共交通出行提供方便。
重庆城市交通开投轨道集团近日宣布,该集团在轨道站点周边利用附属设施用地建设了多个“P+R”换乘停车场,陈家桥、双碑、石井坡、举人坝、鱼洞、金竹等6个轨道“P+R”停车场已在2017年底陆续开放。
市城乡建委人士介绍,去年我市在主城区开工建设停车泊位2.6万个、建成5264个;在重要交通节点、人车混行问题突出区域,开工建设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30座,建成13座。
2018年,重庆公共停车场建设还将进一步提速。今年主城将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80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6月底前,开发并上线运行重庆市智慧停车系统;年底前,完成主城区10万个停车泊位的智能化改造。
公交优先道让公交车运行速度提升55%
盘活现有道路资源,也是推进主城区交通拥堵治理的关键。
去年12月12日,主城区第二条公交优先道——杨家坪环道至大坪段,正式投入使用。这条优先道启用后,公交车运行速度提升55%左右。不仅如此,这条单向4.8公里的优先道与先前投用的大坪至两路口公交优先道无缝衔接,全长达到8.3公里,涉及37条公交线路、1135辆公交车,平均每天运输乘客26.4万人次。
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重庆一方面想方设法把市民“引”向公共交通,另一方面则多措并举规范机动车驾驶行为。
去年10月起,重庆交巡警组织开展了全市信号灯配时优化专项排查、调优工作,解决信号灯配时与实际交通流以及交通管控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全面提高灯控路口通行效率。经过3个月的集中调试,主城区信号灯配时方案合理性明显提高,其中优化路口白天通行量平均提升3%至5%,夜间车辆延误平均减少15%。
不仅如此,去年12月以来,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积极开展主城区交通秩序管理“大走访”活动,积极听取社会各界对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共走访353家重点运输企业、企事业单位、临街学校、街道社区,征集意见建议180余条,已有67条群众意见建议得到公安交管部门重视并研究解决,解了群众交通出行的“燃眉之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