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动态    \    新闻动态    \    
                                        >>信息查询
人民城市,智绘未来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10月27至29日在重庆举办

[2025-10-21] 阅读次数:24 收藏】【打印】【关闭



 人民城市,智绘未来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10月27至29日在重庆举办

来源:住建要闻

 

10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情况,并回答记者及网友提问。

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首次在渝举办,也是首次走进中西部地区

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副司长李喆介绍,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将于10月27日—29日在重庆市举办,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国人居署、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这是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首次在重庆举办,也是首次走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对于扩大世界城市日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这一主题与即将在哥伦比亚波哥大市举办的全球主场活动“转型发展 共建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相互补充、形成呼应。

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立为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倡议并成功设立的首个国际日,也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发展为主题的国际日。近年来,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世界城市日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城市加入到世界城市日的“朋友圈”中来。如今,世界城市日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交流“治城经验”、探讨城市愿景、形成未来共识的重要平台。

李喆介绍,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3类高规格的主体活动,5场国际性的交流活动,1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展览,3条精心设计的参访线路(共12个点位),全方位交流世界各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经验做法。活动邀请了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各国驻华使领馆、重庆国际友城以及国内省区市等数百名嘉宾参会。

此外,活动还将发布《重庆市城市自主贡献报告》和《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重庆倡议》,推介2025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集中展示中国城市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治理倡议的积极行动和愿景目标。

今年7月,党中央时隔十年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的重大判断,深刻阐明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五个转变”重要原则,提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为我们进一步把握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更好适应城市发展阶段变化、全面落实城市内涵式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

李喆说,迈向新征程,我们将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五大板块精彩纷呈  展现中国特色与重庆风貌

即将在我市举办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有哪些核心内容、具体怎么安排?发布会上,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治洪介绍,活动核心安排紧扣“人民城市 智绘未来”主题,展现中国特色与重庆风貌。

杨治洪介绍,此次中国主场活动精心设计了“主体活动+系列活动+主题展览+参访考察+特色展演”五大板块,每一项安排都力求既展现国际视野,又传递重庆温度。

主体活动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和平行论坛,是本次活动的“核心议程”。开幕式将邀请重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负责人、英国驻华大使馆大使、上海市副市长致辞,既有国际组织与中外政府的高度参与,也体现跨区域协同;发布《重庆市城市自主贡献报告》等重要成果;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胡衡华宣读《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重庆倡议》。

主论坛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展开,邀请国内外城市、专业领域的嘉宾发表主旨演讲,分享超大城市、中小城市等不同类型城市的治理经验,为解决城市发展共性难题提供借鉴。六场平行论坛分别聚焦创新、宜居、韧性、美丽、文明、智慧六大方向,既介绍重庆在“山城江城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的本土实践,也邀请国际嘉宾分享先进经验,让“重庆做法”与“国际智慧”碰撞融合。

五场系列活动聚焦城市发展热点领域,汇聚中外权威专家与业界精英:包括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重庆市城市管理局联合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举办的“中英绿色可持续城市发展研讨会”,以及“建筑绿色低碳技术论坛”“城市更新与绿色韧性可持续发展论坛”“2025城市与产业转型国际合作论坛”“全龄友好与完整社区建设学术会议”。这些活动针对“城市更新怎么改更惠民”“绿色建筑技术怎么落地”“社区怎么建更适老适小”等实际问题,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操方案,助力全球城市破解发展难题。

本次主题展览设“全国主题展+重庆主题展+智能建造与建筑机器人展”三大板块,总面积近万平方米,既是“全国城市建设的成果窗”,也是“重庆城市治理的展示台”。全国主题展集中呈现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标志性成就;重庆主题展重点展示超大城市治理、城市更新、生态修复等本地实践成果;智能建造展聚焦建筑机器人、AI大模型、智能家居等前沿技术。

本次活动还设计了多条参访线路,涵盖城市更新、社区治理、生态修复、工业遗产保护等内容,中外嘉宾将走进重庆的街巷社区、江岸绿地,亲身感受重庆如何把“山水优势”转化为“宜居优势”,如何用“微更新”改善“大民生”,让抽象的“城市治理”变成可触摸、可体验的真实场景。

此外,10月27日晚在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我们将举办“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展演,数千架无人机将勾勒山水都市风貌与城市日元素。我们诚挚邀请参会嘉宾、媒体朋友、广大市民到现场观看,共赏山城夜景与科技之美。

尊重山水、融合新旧  夯实城市更新 “四大底座”

近年来,重庆凭借“单轨穿楼”等独具特色的轨道交通景观、新旧交融的城市建筑以及设计感十足的桥梁,在社交媒体上持续火爆出圈,成为展现城市魅力的鲜活名片。重庆在本次世界城市日活动期间,将如何向全世界展示重庆在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方面的成效和经验?

发布会现场,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席红表示,重庆因“单轨穿楼”而出圈,这正是我们重庆在城市建设中“尊重山水、融合新旧”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我们始终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从加密轨道网络让出行更便捷,到老旧小区改造让居住更舒心,再到滨江岸线修复让生态更优美,重庆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城市的安全韧性都在持续提升,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也愈发凸显。

在本次世界城市日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向全世界“展示重庆成果”,更要“分享重庆经验”“搭建合作平台”,让更多人了解重庆城市更新的思路,也要吸引国内外企业、机构参与进来,共享重庆发展的机遇。具体来说,我们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每一项工作都紧扣“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

第一项工作是举办2025全国城市更新论坛。我们邀请了全国兄弟省市住建部门的领导,还有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参会交流城市更新的理念和做法,我们还将组织大家实地观摩。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直观感受重庆的城市更新,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更新思路。

第二项工作是举办城市更新资源对接大会。会上有两个重点:一方面,我们会集中签约一批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这些项目涵盖了历史街区的活化、基础设施的升级,以及商务商办楼宇盘活等领域,通过这些更新项目,将直接提升重庆的城市品质;另一方面,我们将发布200多个城市更新项目机会清单,把重庆未来的更新需求、合作空间清晰呈现出来,也欢迎国内外企业带着技术、带着管理、带着资金参与进来。

第三项工作是集中发布一批城市更新支持政策。政策会覆盖土地、规划、金融支持等关键领域。

席红表示,世界城市日也是重庆进一步推进城市更新的“新起点”。将紧扣中央提出的城市发展“两个转向”重大判断,聚焦“现代化、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等关键词,重点夯实城市更新的“四大底座”,让更新工作更精准、更长效。

具体来讲,一是构建城市体检数据底座,我们通过全域城市体检找准城市面临的痛点堵点,梳理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闲置空间,进一步找准城市片区更新的切入点、突破口,更好地统筹城市能级和产业能级。

二是构建城市更新政策支撑底座,要加快城市更新立法,健全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体系,让更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构建城市更新金融支持底座,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模式,破解城市更新资金瓶颈。

四是构建“规建运治”一体化赋能城市更新AI底座,我们要打通部门数据孤岛、政策壁垒,形成扁平化、一体化、无缝衔接的工作合力。

席红表示,将锚定2027年重庆直辖3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以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城市更新项目,打造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四条创新路径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发布会现场,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杨治洪表示,重庆在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方面,主要通过四条创新路径,把中央部署转化为重庆的生动实践。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是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后我国首次主办的全球城市主题盛会。重庆作为本场活动的承办城市,在践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方面有哪些创新路径

杨治洪说,今年7月,党中央时隔10年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美好蓝图,这一目标与世界城市日始终秉持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内涵相近、目标相通。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从理念、思路到机制、方法,系统谋划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推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迭代升级。具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四条创新路径,把中央部署转化为重庆的生动实践:

第一,充分发挥规划统筹牵引作用,让城市空间布局更合理、功能更高效。重庆地域广、地形特,我们紧扣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在全市域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比如做强做精中心城区的科创、金融等核心功能;激活渝西地区的产业协作潜力,让周边区县与中心城区发展更协同;推动渝东北、渝东南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库区、山区群众也能共享发展红利。最终要形成“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区县城—中心镇”功能互补的空间形态,避免“大城市病”,让不同区域的群众都能享受到均衡的公共服务。

第二,用活用好城市更新这个重要抓手。常态化全市域开展城市体检,按照整体谋划、连片打造、一次成型、集中呈现思路,稳妥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老旧街区更新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探索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着力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推动群众生活面貌、城市环境风貌不断焕发新生机、展现新气象。

第三,持续创新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城市治理办“统”的作用和三级治理中心“智”的优势,以中心城区为主战场、主阵地,加快构建规建运治整体统筹、中心城区一体化运行、安全应急平急结合等机制,推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向实质化运转深度转化,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第四,全面提升数字赋能实战效能。发挥用好数字重庆建设积累形成的数据、场景、算力等先发优势,突出三级治理中心主轴功能,全面构建市级自上而下和区县、镇街自下而上高效衔接、整体智治城市治理体系,加快形成数据驱动、AI赋能的城市工作新生态,着力在人工智能时代跑出引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加速度。